首页

套路女王直播视频购买

时间:2025-05-25 18:39:04 作者:如何保护皮肤健康?专家来支招 浏览量:30350

  中新网巴彦淖尔4月21日电 题: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赋能乌梁素海鱼翔浅底鸟归来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4月的内蒙古大地,春意盎然,天朗气清。徜徉乌梁素海,鸟鸣声此起彼伏,宽阔的湖面上芦苇摇曳,波光粼粼,蓝天映衬碧水,一幅祥和的画面。

  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大型多功能淡水湖泊,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誉,与呼伦湖、岱海并称为“一湖两海”。

图为乌梁素海(资料图)。崔博群摄

  作为全球荒漠与半荒漠地区少见的大型草原湖泊,乌梁素海阻止了乌兰布和沙漠向东侵蚀,承担着调节黄河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气候等重要功能,是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的天然屏障,也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套灌区大量未被农作物吸收的化肥、农药和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入乌梁素海,造成乌梁素海水质逐年恶化。

  从2008年到2018年,巴彦淖尔市实施了多个项目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加快推进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膜提效、控水降害等农业“四控”行动,减少农田退水对乌梁素海的影响,这让乌梁素海的水越来越清,鱼越来越多。

图为大型拖拉机进行残膜回收。贾甜供图

  连日来,在乌拉特前旗额尔登布拉格苏木(苏木相当于乡镇),随处可见各嘎查党支部组织的大型残膜回收拖拉机在清除田间地头的白色污染。

  “我们使用薄膜已30多年了,以前都是直接翻在地里,对土壤污染很严重,不仅不利于庄稼生长,同时对旁边乌梁素海也会造成严重污染。”额尔登布拉格苏木阿力奔嘎查(嘎查相当于村)村民王喜说。

  近年来,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大力推广无膜浅埋滴灌种植技术,加大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的使用,破解面源污染、残膜回收“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还农田以新绿。

  “残膜回收是农业‘四控’行动之一,也是推动乌梁素海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重要举措,对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有着重要作用。”巴彦淖尔市生态环境局乌拉特前旗分局负责人王璞说。

图为游客在乌梁素海乘船旅行。(资料图)。张林虎摄

  近年来,巴彦淖尔严格执行农业标准化种植,充分运用“四控”技术,增施有机肥,采用黄河水澄清、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精准、定时、定量供给。

  位于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同样集中展示了系统治理的成果。

  在这里,通过无人机植保、北斗卫星导航自动耕种等现代化农业技术,亩均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了10%。

  “从去年种植玉米来看,采用黄河水澄清滴灌水肥一体化浇灌模式,亩均用水比传统黄河水漫灌节水50%左右。农户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达到农民增收、降水增效,实现高质生产。”示范园某公司负责人白恩泽看来,丰收与保护并行不悖。

  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乌拉特前旗化肥、农药、农业灌溉用水量实现持续负增长,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图为乌梁素海(资料图)。崔博群摄

  环境好不好,候鸟先知道,这是乌梁素海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最明显的成效之一。

  王璞告诉记者,每年2月中旬,首批候鸟就会抵达乌梁素海。之后,疣鼻天鹅、赤麻鸭、红嘴鸥等大批过境候鸟陆续飞抵,在这里栖息、繁衍。深秋时节,南迁候鸟又会在乌梁素海停留休息后,南飞越冬。

图为曹铁山在整理帆船(资料图)。张林虎摄

  “现在每年在此迁徙、繁殖的鸟类达260多种,乌梁素海已成为候鸟重要的栖息地。”王璞说,乌梁素海水质也由劣Ⅴ类提高到整体Ⅳ类,水体由轻度富营养状态改善为中营养状态,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

  随着生态环境变好,乌梁素海的游客也多了起来。

  见证了乌梁素海的重获新生,5曹铁山兄弟4人合买了一艘帆船,在这片“海”上干起了旅游;而本地人张美霞也时隔30多年后再次做起了烤鱼的生意。他们逐年增加的收入,成为乌梁素海“重生”的最好佐证。(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商务部:将从三个方面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位于这里的斯梅代雷沃钢厂,曾是塞尔维亚唯一一家国有钢铁厂,鼎盛时期贡献了斯梅代雷沃市40%的财政收入,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发生3.7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第十二条 教材编写依据职业院校教材规划以及国家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规范)等,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教材编写应符合以下要求:

东风公司中国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监事潘家年被查

吕行的扮演者、台湾青年艺人陈昱嘉通过视频寄语表示,影视是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最活跃的领域,是两岸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相互了解的重要纽带,希望通过该剧让两岸更多人看到云南的锦绣山川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做优医保“微实事” 以民生“温度”标注群众幸福“刻度”

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是友谊的使者和桥梁。美国是最早和我国开展大熊猫保护合作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美双方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下,成功繁育成活17只大熊猫幼仔,为大熊猫保护繁育作出积极贡献。

“中意遗产日”活动在广州荔湾举行

据悉,IMC自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近视眼的深入研究。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IMC关注近视的发病原因、致病机制;在临床应用方面,IMC关注近视的流行病学、防控方法、诊断及预测等多个环节;在转化研究方面,则吸引了包括光学、药物、工程、计算机等各个领域专家的浓厚兴趣。这种从基础到临床的全面覆盖,不仅使得IMC的学术成果丰富多样,也为近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面的方案。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